实验室新闻
实验室新闻

转载:特等奖!我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斩获佳绩

2019年08月16日 09:37  点击:[]

2019年8月8日-8月10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华北理工大学共同承办的“首钢京唐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河北唐山举办。该项赛事关注度高、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参赛精品多,今年共有来自全国393所高校的2万余名大学生参赛,共提交了4102项有效参赛作品。最终,我校学子斩获特等奖一项(全国共10项),三等奖一项,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现了大工学子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科研创新能力。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颁奖典礼

经过决赛的激烈角逐,由能源与动力学院沈胜强教授指导,学生王博宇、车金徽、李超、崔佳卉、程旭欣完成的参赛作品——“节能节水型海水降膜蒸发式凝汽器”荣获特等奖,这是我校学子首次在该项大赛中获此殊荣。由能源与动力学院凌铮副教授指导,学生邓豪,付一轩、王帅、杨时颖、陈泽昌、陈仕凯、韩玉萍完成的参赛作品——“一种基于低能耗的水合物法常压连续海水淡化系统”荣获三等奖。

我校代表队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及参赛队员合影

本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教授担任竞赛委员会主任,由来自全国各高校的63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特等奖作品“节能节水型海水降膜蒸发式凝汽器”通过减少冷却海水流量,实现了大幅降低水泵功耗的节能目标,有效促进了海洋环境的保护;采用海水替代淡水作为凝汽器的冷流体,消除了淡水损失,节约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该作品可用于热电厂乏汽冷凝,通过传质效应,降低循环冷却水温度,达到降低汽轮机背压、提高发电效率的效果。该作品还可作为海水淡化装置等系统的凝汽器,有利于降低凝气温度,提高系统效率。该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经济性及可推广性受到了参会专家及评委的一致好评。

何雅玲院士及评审专家参观作品

特等奖作品团队是由能源与动力学院大二、大三、大四的5名本科生组建。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凝结了指导教师及团队成员的巨大心血,从题目选择到文献查找,从思路构建到设计制作,团队成员始终坚持“精研科学、细究技术”,以严谨踏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发扬团队精神,深入走访企业,了解实际需求,完善设计理念,经过反复试验,攻克道道难关,参赛作品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了。特等奖的荣誉是对该件作品的赞赏,是对团队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的褒奖,是对能源与动力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勤奋努力的鼓励,更是对我校多年来科研育人工作的肯定。

我校代表队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及参赛队员合影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比赛,为提高参赛作品质量,教务处、能源与动力学院及创新创业学院于今年5月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大连理工大学选拔赛。校内选拔赛通知发布后,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有29位指导教师、21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能源与动力学院专门邀请全国大赛专家及校内专家开展主题报告讲座,为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在校内选拔赛中,参赛选手采用现场展示、公开答辩、评委提问的形式,通过视频、展板及实物讲解等方式,全面展示作品,最终选拔出15项作品代表我校参加全国比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校内选拔赛评委及部分选手合影

我校推荐的15项作品与全国各高校推荐的作品一起,经过了专家网评、专家会评等环节的筛选,最终确定了参加8月全国决赛的作品名单。决赛评审分为答辩和作品展示两部分,要求参赛队员现场演示,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规范的比赛流程保证了竞争的公平,严格的评审方式保证了作品的质量。我校的两件获奖作品就是经过层层选拔,在繁琐又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特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我校代表队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的获奖奖牌

近年来,能源与动力学院紧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高度重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科研育人工作。在教务处及创新创业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能源与动力学院坚持以培养精英人才目标,努力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研创新氛围,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开拓视野、激发创新潜能,取得一系列不俗的成绩。


上一条:东京工业大学Shuichiro Hirai教授应邀来我室进行学术交流 下一条: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关闭